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这9种沟通方式更有效
2020-01-16 09:47导读:之前有网友跟小编反应说小孩子有时候总是要耍情绪,有时候家长有控制不住,只能给他点肉体上教训,问小编说做得对吗?其实小编没有过小孩子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小编通过各方来了解。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孩子情绪失控时的有效沟通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关于学校
筑心园源于香港,专注于积极家庭教育。目前常设“儿童性格优势课程”、“积极教养家长课程”,“积极教育讲师认证课程”,华南地区专注2-14岁儿童性格优势教育(积极专注、积极社交、情绪管理、积极自信、问题解决能力、抗挫力、成长性思维)及积极教养家长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服务机构。 筑心园拥有欧洲积极心理学专家、澳洲积极教育专家、国内积极心理学教育经验丰富的专业研发团队及国 家级专业心理学师资团队。
你家娃有没有这些情绪失控的时候:看中某个玩具没给买,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抱着ipad看动画片,说Ta几句就闹情绪;搭积木时遇到困难,就直接把零件摔地上;在学校被同学抢了玩具, 会抓狂甚至打人……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孩子发脾气,控制不好情绪,大多是父母不懂得引导。俗话说,“堵”不如“疏”,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情绪的释放,才是缓和他们情绪的不二法门。

一、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情绪的英文是Emotion,有种解释是Emotion= Energy in Motion,即情绪是流动的能量。管理情绪,并非压制它,而是需要给予出口,让它流动起来。
孩子对情绪的认识、表达,还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他们大喊大叫、摔东西、发脾气,都是在用直接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而情绪本身,其实是有等级之分的。如果把它比喻为一个情绪温度表,温度越高,等级也越高,情绪便越激烈。不同的情绪等级,还有着不同的身体语言信号:
0-60度,属于轻度的情绪波动,例如不耐烦、说话没好气等;60-90度,属于中度情绪,有比较明显的生气,会大喊大叫、扔东西、摔门、挑衅父母等;90-100度,属于极度的情绪爆发,往往伴随着孩子竭斯底里的尖叫大哭、恶语毒言的诅咒,甚至拳脚相加的行为。

如果我们能比坏脾气早一步,及时察觉到孩子的情绪温度,在达到爆发区之前就积极介入,那么很多时候,也许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二、父母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发脾气?
《正面管教》里一个挺形象的理论——″掌心大脑″,清晰又简单地演示了当情绪来临的时候,大脑是如何丧失理智的。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拳头,大拇指是最可怕的情绪怪兽,另外四个指头是″大脑盖子″。当我们平静时,大拇指放在手心里握成拳头,″大脑盖子″是合上的,情绪怪兽也就被关在里面。

而当我们发脾气,与人发生冲突时,情绪开关被触碰,四个指头一张开就打开了″大脑盖子″,情绪怪兽瞬间上身。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但仅仅认同情绪还不够。
我们需要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Ta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Ta困扰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三、9个沟通场景案例,养成高情商的孩子
在孩子闹脾气时,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下面的不同的沟通、处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来看看吧。
1、当孩子发脾气扔东西时:
误:“不要再乱扔东西了!”
正:“扔这些玩具,我会以为你不喜欢和它们玩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越说什么我偏不要做什么”。不如换个角度来跟他们说话,告诉他们″你正在做什么,这个行为无法表达你想说的意思″。

2、当孩子生气动手打人时:
误:“你再打人试试!
正:“你生气、你愤怒都是很正常,但是打人就不好了。”
我们要明确一点:情绪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表达方式。打人、踢人这种伤害他人、伤害自己都是不被允许的,拿别的东西出气更不是解决愤怒最 好的方式。
3、当孩子做错事需要受到惩罚时:
误:“够了,你到那边站着,没我允许不能出来。”
正:“我们可以找个地方冷静下来。”
“冷处理”的方式,也是许多家长喜欢用的一种方法。但如果将“计时隔离”变成一种责罚,只会让孩子的愤怒再度升级。对孩子来说,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比无意义的惩罚更重要。

4、当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时:
误:“现在就给我去刷牙/吃饭/睡觉!
正:“你想要先给小兔子刷牙,还是先给自己刷牙?”
对孩子来说,发脾气是他们想要掌握主动权的方式之一,当他们想要独立就会发脾气。这时候父母就要用一些小技巧,比如给孩子一个有限的选择——不让他们选择做或者不做,而是选择什么时候做,或者以什么方式做。
5、当孩子听不进你的话时:
误:“跟你说那么多遍,你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正:“我说一遍,然后你小小声地在我耳边重复一遍,这样我就知道你有没有听进去了。”
用不同的音量说话,孩子会因为很有趣而记住这件事。重复一遍,还能起到巩固的效果。反而越是大声地吼他们,他们越不容易听进去。

6、当孩子无心学习时:
误:“不要走神,集中注意力。
正:“这个很难是吗?那我们先休息17分钟再回来。”
根据研究生产力的公式,休息17分钟效果是最 佳的。中场休息时间能帮助孩子从重压的环境中抽离出来,集中精神,重新再来。即便17分钟的时间无法**,那么也可以保持在5~10分钟之间。在孩子平时做作业、弹钢琴或者练习时,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恢复注意力。
7、当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时:
误:“你这样很丢人。”
正:“我们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决一下这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训斥孩子,事情可能会更糟糕。不如将他们带走,找一个适合的地方解决这件事,既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也能有个更好的结局。

8、当孩子无理取闹时:
误:“你在无理取闹。”
正:“你现在很难受,我们一起来面对好吗?”
心理学家约翰·戈德曼在他的书《培养高情商的孩子》里分享了一个故事:3岁的女儿因为妈妈顾着招待突然来访的客人,没时间和自己玩,就生气地在沙发上乱画。
妈妈发现后问她怎么回事,她拿着画笔就说:“我不太清楚。”戈德曼很生气,他告诉女儿,自己很生气、很失望,因为她选择了撒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理解孩子,而是一起清理了沙发上的痕迹,并告诉了她关于说实话的重要性。最 后,才和女儿讨论今天的情绪和行为。
约翰·戈德曼认为:″如果孩子和父母有着坚固的感情联结,当父母伤心、失望或生气时,孩子的心里会很难受,以至于他们愿意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

9、当孩子情绪崩溃大哭时:
误:“我数321,你给我停下来!”
正:“如果绿色代表平静,黄色代表沮丧,红色代表生气。我现在就是从黄色的房间走向红色的房间。你呢?你现在是在哪个房间,我们怎么走能回到绿色的房间?″
当我们生气时,身体会发生应激反应,让我们产生不安全感。父母除了陪着孩子,还需要给情绪一个可视的形象,让捉摸不定、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父母需要首先同理共情,认可孩子的情绪;然后划定界限,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正确引导,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一个孩子在伤心、生气或害怕时,也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我们先满足了孩子们对于父母依赖的需要,才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品格。认同孩子的情绪时,我们也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这种能力将让Ta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