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搜索
转发

父母在家做好这2点,孩子言语进步快1倍!

2021-06-19 15:23

从事特教工作多年,最常听到的父母的担心便是“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才会说话?”“他们是不是以后都不会说话了?”孩子到了年龄或者超过年龄太久仍不会说话,是大多数家长发现异常而后将他们送来康复的一个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及时接受专业康复训练的孩子都能取得不错的进步。只是进步有大有小,有的孩子能够很快结合口语进行沟通表达,有的干预几个月仍只会用情绪和肢体代替语言表达。

康复效果的差异不仅取决于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和机构的专业度,还与家庭干预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为孩子每天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他们在机构康复用时的好几倍,如果家长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对孩子进行密集干预,那康复效果一定杠杠的。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家长代表”的家庭干预心得,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语言沟通的诱发吧!PS:看到适用的好方法,记得拿小本本记下来再做实操哦~

让孩子的声音变得有意义

@彤彤妈

我的宝宝年纪比较小,只有两周半,目前还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一些无意识的音。我的家庭干预说起来并没有什么技巧,就是平时多回应她发出的一些声音。

一开始,我和孩子的爸爸都忽略过孩子那些无意识的发音,为孩子迟迟不开口说话感到沮丧。直到前阵子我听了一个专家的讲座,听他分享“如何诱发孩子的沟通动机”“如何把握诱发的策略”等知识,才好像悟了一般。

此后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我开始仔细观察她的表现,例如彤彤在玩的很开心时,偶尔能发出几个无意识的“wa”“a”“en”等音节,在她和其他小朋友玩感官游戏,比如追逐、触觉游戏的时候也有发音表现,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女儿开口说话的一线希望。

于是,如何能让宝宝无意识的发音变得更具有意义,让她学会用声音提要求,使音节更具功能性变成了我和孩子爸爸的新挑战。

在接下来的互动过程中,我开始不断地以各种游戏、玩具,以及各种丰富而又夸张的表情吸引她的注意力,可她经常不看我,总是寻求感官上的刺激。

我又试着和她玩触觉游戏——《挠痒痒》,没想到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游戏,学会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我心里一直记着专家说过的一句话:“教导者要成为孩子们最 大的强化物,你就成功了!”正如我所期待的那样,女儿开始越来越黏我,总想着要跟我一起玩了。

与此同时,彤彤原本无意识的发音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有时还能做一些口部模仿,如“打哇哇”,“嘟唇”等。我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很是兴奋,开始记录她的发音次数。

记得在一次互动中,孩子一直四处乱跑,东摸西碰,于是我就拿着她最喜欢的饼干吃了起来,当她用眼睛瞄我的时候,我就表现出很好吃的样子。后来,她的手也慢慢地尝试着要拿饼干,我马上给她一块,她吃完后又伸手向我要,这时我会先说“干干,干干”,再把饼干给她(注:这个音是我收集记录下的一个音)。

寓教于乐,在玩的过程中把音节和强化物相结合,在经过几次训练后,彤彤开始努力咧开小嘴巴将牙齿上下地打磨着,发“干干”的音节,像是准备好要跟着我一起说了。

这时我很兴奋,准备来一个庆祝式的表扬,不但用夸张的口头表扬,还给了她更多饼干,以进行区别性强化,让她以后变得更有动机地去沟通。

通过日常生活不断地介入,现在彤彤已经能掌握几个口语结合肢体提要求的技能了,我们都期待她变得越来越好!

点评:“让声音变得更有意义”的关键点在于把握住孩子的沟通动机,及时回应他,维持他的沟通动机,让他觉得妈妈是懂他的,是愿意和他玩的人。

首页1
我的
电话
在线666咨询
正规学校正规学校助学补贴助学补贴优质服务优质服务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