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抑郁症,爱孩子的你千万别以为那只是“矫情”
2021-06-14 10:17前几天,某高校的学生跳楼事件,“抑郁”又成了教育圈的热词。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今后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抑郁症纳入高中和大学体检”随即引起全社会热议。
要区别的是,抑郁症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状意味着很多学生存在低自尊、负面情绪、无法感知到快乐等问题,而确诊抑郁症往往需要更加严格的医学诊断。不过有数据表明:有很高比例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遭到抑郁情绪的困扰。无论父母还是教育工作者,关注青少年抑郁都应当成为必修课。
今天,小编和你一起走进“青少年抑郁”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父母眼中的抑郁-
“家长不关注孩子心理、藐视孩子的抑郁”,这并不准确。
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关注,是因为在家长眼中,值得烦恼焦虑的事更多,工作、职场人际、经济压力、家务、照顾老小……随便哪一件都是骆驼背上的稻草,自然觉得孩子的难过不足挂齿。
他们无法理解的不是抑郁,倘若一个孩子的抑郁来自于“父母双亡”这等级的原因,他们当然理解。
他们无法理解的是,遇到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怎么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何预防孩子心理问题-
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要身体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
而现如今,孩子孤僻,抑郁,自卑,依赖,逆反等比比皆是,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家长是孩子的首要责任人,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交流和他沟通,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尽量让孩子心理健康呢?
营造温馨的家,家庭成员的和谐完整,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快乐学习,快乐玩耍。家长的期望不要过高。
●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做忠实的耳朵。
●更多兴趣更多伙伴,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独当一面。
●不要过于溺爱,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综上所述,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追求高分的成绩,也应该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校联合孩子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