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点心理小知识|内卷化效应
2021-11-23 09:56今天你“卷”了吗?
“万物皆可卷”,内卷”已然成为了一种社会趋势。
最近医美界都开始“卷”起了耳朵。

尽管在网络上也有不少的声音高喊着“反内卷”、“躺平”,然而在现实中“内卷”的魔咒似乎一直在上演。
“内卷”最初是由一位美国人类文化学家利福德·盖尔茨提出的。他曾在爪哇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发现爪哇的农民一直用着原始的方式耕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为"内卷化"。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满足于现状而停留在原地。
“内卷化效应”是指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水平稳定,不断重复,进而自我懈怠,无渐进式的增长,无突变式的发展,对即将到来的变化没有任何准备,完全缺乏应变能力。
举个例子:
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为什么?"
"放羊。"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卷”也有了新的意义,如今的“内卷”是指人们不满足于现状,努力进取,然而过度自我内耗而导致停留在原地。
举个例子:
有10个人分一个大蛋糕,每人都能得到一块。而如果有100个人要分这个蛋糕。那问题就出现了,蛋糕怎么分都分不了100份。于是为了得到这有限的资源,竞争变大了,大家都拼了命的去抢。以前只需要付出一点就可以得到一块蛋糕,而如今需要付出的越来越多,得到的那块蛋糕还不一定比以前分的大。
为什么会“内卷”
1. 资源有限
系统处于发展的停滞状态,资源有限,但迫于生计或其他因素又要通过竞争去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内部竞争激烈,内卷不可避免的就发生了。
2. 竞争意识
3. “随大流”式的提升技能
对于“自我提升”的推崇,看到别人这么做,自己不想落后也去做,并没有去思考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真的能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或者价值观单一,认为只有这么做才有出路,没有看到其他的可能性。

然而,就算知道了为什么内卷,但是如何避免内卷又是个问题。有人说“躺平”就好了,可是“躺平”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真的能够持续的维持“躺平”的状态吗?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追求高层次满足的需要。阿德勒也说过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种优越感。“躺平”躺久了也会产生焦虑感和空虚感,或许“躺平”只是一个间断的状态,而不是可持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