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艺 & 伦艺LCC双梦校录取|名校青睐的作品集特质你做到了吗?
2022-07-19 09:45陆同学一举拿下了世界艺术院校Top1 RCA和Top2 UAL的offer,他的作品集能被两大Top院校青睐的特质是什么呢?让小V带你一起赏析陆同学的创作细节。

Lu.Y.K学员入学VA时
优势:本科是相关专业
劣势:创作缺乏自主性
录取成果
RCA、LCC等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介绍
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艺术与设计类’中,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已连续八年(2015 - 2022)蝉联全球第①位,是众多艺术生当之无愧的梦想殿堂。
RCA摄影硕士课程旨在提供一个批判性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以摄影为核心的艺术家。在该校摄影专业学习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相互影响,它涉及工作室实践和当代艺术理论,而不是媒体和传播研究。
伦敦传媒学院LCC
伦敦传媒学院LCC是伦敦艺术大学的6所学院之一,伦敦传媒学院也是伦敦艺术大学六间学院中第①所成立摄影研究所课程的学院。
伦敦艺术大学是欧洲zui大的艺术、设计、媒体传达和表演艺术的艺术高校,是全世界zui优秀的艺术大学之一,也是艺术教育界的哈佛、剑桥。2019-2022年连续四年蝉联QS世界大学排名艺术与设计排行榜世界第2名。
LCC的MA Photography提供了思考、写作与摄影展出的多样概念化方法。作为一门以研究为主导的课程,让学生对摄影媒体的跨学科方面进行更广泛的探究。
导师信息
姓名:吴啸然
毕业院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硕士
教学成果:
皇家艺术学院、 普瑞特艺术学院 、爱丁堡大学、旧金山艺术大学 、巴黎艺术管理学院 、法国巴黎 efet 摄影学院、金斯顿大学
1.老师您认为RCA、LCC这些英国较好摄影院校他们看重的作品特质是什么呢?
我觉得就是在院校要求中zui经常出现的三个词:自主性、创新性和批判性。自主性就是要跟作者本身要有很深的关系。创新性,zui基础的就是不要抄袭,在此原则上去探索一些新意。
批判性,就是对社会或者对自己的都要有所质疑和琢磨,所谓的思考就是不断质疑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总的来说在作品中能把这三点展现出来,就会是院校看好的创作了。
至于是画面是什么样的风格,拍照方式什么的,这些都不会太影响学校对我们的判断。所有学校都会说他们能接受不一样的风格,所以风格上不要给自己设限,我们也会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去呈现多元性的可能。
2.在您说的三个特质中您觉得学生普遍zui难做到的是哪一个?
自主性,这是一件zui难找的事。因为中国的教育更多是任务式的,学生更习惯老师给他布置作业,他去完成的模式。但要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想要的、想表达的东西,这是特别难的。
这也是很多在学艺术或者想去申请艺术相关专业的人都没搞明白的事,他们只是想做别人眼里的好的东西。但艺术一定是要反映生活的。仅为了美去创造的艺术是没有灵魂的,一定是对你对生活有感悟。
陆同学也不能说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但能在项目中看到学生有这样的探索和进步,有对内和对外的发掘和思考,能感受到他创作的作品不可能是别人做得出来的。“做自己的作品”这无论是对艺术申请还是今后的独立创作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3.老师是如何进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的呢?
陆同学刚开始自主性比较差,带他的第①个项目就磨合了比较多的时间去给他建立起自主性创作的思维,让他去思考和发展自己的喜好、关注点、独特的生活语境。
第①个项目,是来自于他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我一直觉得项目从自己身上发展出来是更加有原生态和自主性的,所以一开始我就会去问学生你喜欢什么,你愿意做什么,你就去做出来,让我看看有什么样的结果。
他说喜欢散步,我就让他可以在散步时拍一些吸引他的东西,但他去实践后发现他散步和拍照是不能兼顾的。他还是希望老师能提出一个具体的项目,或者事情去执行,就没有跳脱出惯性的任务式思维。所以我继续以沟通引导的方式去让他多表达多思考。我们在沟通中了解到了他家乡的生活环境,聊到关于现在城市化,新农村的变化。
我就说,诶,他的家乡也是城市周围的村庄,也处在正在消失或者正在改变的这么一块地方,那么他就可以有这个主体性去记录和拍摄这些内容,于是这就zui终发展成为了它的项目。
创作中间有几次遇到瓶颈,我们也以讨论的形式商量如何改变创作方式。我会给他一些建议,他去做自主性实践。

zui终的作品虽然不够成熟,但中间的沟通、探索和修改的过程也是慢慢引导了学生创作思维的转变,他之后第二个项目的表达就自如且自主了许多。在这过程中多给学生认可和信任的态度,也能让他更加自主。
给他多越多表达的机会,他就会想得越多表达得越多,那么zui后做出来的作品就会是他自我表达的产物。总之就是在指导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他多做自我探索和自主尝试,才能授之以渔,对他之后的创作也更有益处。
老师能分析学生其中一个项目吗?作品是如何体现自主性的呢?
我们可以来赏析一下第二个项目。学生的第二个项目就相比第①个项目更诗意,跟他自身的关联也更紧密。作品关注的是现今人们痴迷于虚幻网络、虚幻存在这个主题。
我们聊了年轻人如何获得信息,也聊到了超真实概念,然后深入讨论了现代环境对人们的改造等。在头脑风暴之后学生就去自主探索和发现还有什么塑造着当代人的心智。
学生选取了博物陈列物、网红基地、校园教室等空间作为拍摄对象,这些作品内容的选择就是他非常自主性且独特的理解与表达。

举例来说,学生拍摄了他家乡萧山的工厂,因为萧山也是民营企业、乡镇企业非常繁荣的地方,现在网络兴起,中国产业的变化,其实也改变着那边的产业结构。现在更多的是依靠更有能力的工人操纵更精密的机器去完成。
所以工厂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而且是有订单工人才来上班。就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满满当当挤满了工人的工厂画面了。这就是基于学生独特的生活语境和生活经历去选择并发展出来的。

另外,我们在作品呈现上也有巧思。图像之间都是有所呼应的,比如这两个蛇颈龙的脖子跟工厂吸尘的仪器在形态上有所呼应。所有这些影像,它们图形的呼应和主题的呼应,都是贴近于作者本身的。
这样的项目做出来,它是有质感且贴近个人的。这些无法被复制的独特性与自主性,在看过千万份模板化的作品集的老师眼里就能被清晰捕捉到的。
我觉得学校更多考察不是说你作品做得多好。学生创作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悬殊。反而是学生有没有自己探索的能力,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考察点。尤其是对于申请研究生来说,自主性更是格外重要的。

学生作品集排版上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1.要遵循学校的排版要求。比如很多学校都不能用彩色底板,每个学校各有它提交的作品集页数要求等。
2.把作品本身的展现和传达放在第①位。陆同学的作品集就没有过程,没有sketch。没有什么效果图、reference,不放这些东西不代表它背后没有做,而是在呈现上都内化在了作品里。
对摄影专业而言,过程性的图片是需要但不是zui重要的,所以点到为止,将zui好的呈现留给作品本身,用作品说话。
3.介绍文字短一点,100字以内,格式标点等细节要严谨规范。创作的评判是带有主观因素的,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在我们能够准备完善的部分要做到完美,像字体字号统一、排版对齐、翻译规范等。
这些做好了不见得能帮作品集加分,但做不好是会减分的,希望学生们要重视这些细节。
对于想要申请名校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是创作非常重要的原动力。
培养创作的自主性,多思考自己所关注的所想表达的,做自己独特的作品。
要听老师的话。像陆同学能就很能听得进劝,他愿意在老师的建议下去实践和探索,这就能很好地帮助自己成长。
多参加展览。学会听别人的意见建议,无论是同学还是路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都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不一定要采取,但创作也是兼听则明的。所以尽可能多参加展览,这能帮助你获取更多的反馈。
转专业的学生不要放掉你本专业的特性。所有走过的路都会成为你的特点,是自己的骄傲,也能在创作中和申请中体现出你自己的个性。
社会实践和专业相关的背景提升也要重视。国外为什么会看重奖项、社会实践这些东西,因为它能证明你真的做了这方面的事,你对这件事是付出了心血的。陆同学在校内做的纪录片就有获奖,这对他的申请也是有加分作用的。
就算有的国内的奖海外老师根本不知道这个奖的分量但也能证明学生是对这方面有热情且付出过努力的。社会实践也能证明学生不是一个死读书的孩子,他的学习维度不是单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