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货分享|艺考时如何让老师一眼看到你的色彩作品,需要做好这5点!
2021-08-03 10:19
很多艺考生都有这样的问题
画的好素描
却始终画不好色彩
苦恼到每天想要摔画笔、踢水桶、打翻颜料......
等下
颜料还是别打翻了
毕竟,挺贵的
画好色彩其实除了勤加练习以外
还需要知道一些绘画技巧
今天小编来告诉大家
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能让自己的画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抓住老师挑剔的眼球~

在同学们画色彩静物时,首先要思考如何取景,要表现哪些东西,如何安排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与画面的主调,有些东西是否可以换个位置,稍作改变,让画面看起来更协调。

在默写时,构图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可以多去画一些好的构图加深记忆外,练习构图的摆放也是很好的办法。

最常见的构图有三种
首先是三角形构图
这种构图属于最稳定的构图形式,主体突出、层次明确、错落有致,适合静物数量较少的组合。
S形构图
这种构图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圆形构图
这种构图圆形构图在视觉上给人以旋转、运动和收缩的审美效果。圆形构图在视觉上给人以旋转、运动和收缩的审美效果。
多边形构图
这种构图多边形的锐角突出尖锐,钝角平缓柔和,画面给人一种变化又统一的感觉。多边形的边越多,构图就越接近圆形构图。
很多同学总觉得自己的色彩感觉不好,不会调色,也调不好。其实色彩并不高深,色彩感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但前提是你首先要喜欢它,用心去感受,只有这样,你才会对色彩不断加深理解,游刃有余。

通常我们在欣赏一张画时,第 一眼先感知到的是色调,而色调也就是调配颜色的能力。作为画色彩的基础技能,要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学习怎么使用几种颜色去表现丰富的色彩,颜色的种类不宜过多,在画画时可以从明度、纯度、冷暖上来表现色彩关系,把画面色调的整体感把握好,才会让人看得舒服统一。

色调的表现也依赖于对色彩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所以平时除了画画思考外,也多在理论上进行学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色彩的理解。

色彩和素描不太一样的是,色彩更注重整体感,所以要学会整体观察,没有整体,细节即使画的再好,画面也会显得杂乱无章。
很多小伙伴觉得整体不知如何做到,艺伴君相信只要多画,要有“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意识,对于调配颜色、色彩之间的衔接、干湿等问题上逐一克服,一定可以做好整体感。

另外,在画色彩时,我们不能将眼睛只盯在某一具体物体或局部上,要学会比较,分清主次,抓住物体给你的第 一感觉,这就是整体的色彩感受,这时候不要去顾及细节,把第 一感觉表现出来,就会很好的把握住整体啦。

空间感,其实就是我们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需要有意识的用色彩把画面物体之间的距离感、纵深层次、空间变化加以表现,来突出色彩的空间感。这需要灵活应用,比如我们所知道的色彩规律为:近暖远冷、近强远弱、近实远虚、近鲜远灰等。

对于单个物体而言,表现物体空间的关键点在于对其素描的明暗关系通过色彩的转折与颜色变化塑造出体积感,这也是美术生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我们绘画的对象通常种类繁多,质感各异,而这些不同的元素都需要我们通过用笔、用水、笔触等多种方式来表现,如光滑的物体可以用圆润的笔触加以高光表现、粗糙的物体可以用笔触表现其肌理。

不管是哪种表现形式,都不要忘记服从整体,对于画面里的中心物体要重点刻画,让画面看起来有主次之分,而这些物体的质感表现也要处理的比周围的物体更细腻到位,如刻画衬布的褶纹、玻璃器皿的体面转折、反光,毛巾的疏松柔软等细节。

一副作品的好坏除了避免粉、灰、脏、火、碎、花以外,也要看画面是否光源统一、色调统一、整体与局部协调。

所以,在考试中,如果想使我们的画作脱颖而出,让老师一眼看到,除了把握好上述的几点要求,在最 后调整阶段要做到主次分明,取舍有度,见好就收,切忌浮躁大面积的重来,破坏了当初的色彩感觉。

所以,同学们看明白了嘛?
想要画好一副可以抓人眼球的色彩作品,
不是那么容易的哦~
不能偷懒,只能用心感知,多加练习,没有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