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学员|在等阿尔托消息,不过还好米理offer已经拿到了~
2021-03-23 15:26截止发稿日
阿尔托还没开始发offer
真的太慢了

offer来了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赵嘉卿,来自同济大学。是一个远看就能让人感觉到“这孩子有社交恐惧症”的工业设计学生。
不太清楚该怎么介绍自己,绞尽脑汁想到这样一个还算比较贴切的成语叫“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下午的自己喜欢旅行、健身;晚上的自己喜欢读书、发呆。
切换的按钮是太阳上下山。所以如果有事最 好在有太阳的时候找我,至于说为什么没有早上...?嗯,懂的都懂dddd!(K叔想到了向日葵啊喂)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不把事情拖到DDL一般不会启动自我的,因此把每天都活成了一场和时间的赛跑。这一点文书老师和作品集导师都深受其害(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经历了多年的磨练之后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模式,甚至感到了一丝丝故意争分夺秒压线完成的刺激感。
夜猫子是家族遗传,24.00-3.00的是人类(特别是我)工作效率的巅 峰。之前看过一篇TED的演讲,说拖延症和夜猫子都是一个人具有创造力的表现。
一开始因此而沾沾自喜,不过后来通过观察发现这两类情况在学设计的学生中分外常见,略感失望的同时也庆幸为自己这种看似不好的生活节奏找到了借口。

有收集的爱好,感觉自己在收集东西这方面好像松鼠藏坚果过冬一样。
有系列的事物如果入坑就总会尽力去收集全。没有系列的东西,也会尽力积攒得越多越好,然后分门别类地放进收纳装置里。这导致我特别喜欢的一类产品其实是收纳盒。
想给大家强烈安利Thomas Heatherwick!设计界的男神,当然近几年他的知名度也日趋攀升。他的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以大胆著称,但又不仅仅是单纯夸张的啸叫。

在它的作品下,人们从一开始“还能这样!”的震惊中走出来后,会因为感受到其背后的幽默感、人性化、科技进步而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这样?”而同为设计师的同行还会暗地里再嘟囔一句“要是我早想到这样……”

Thomas Heatherwick脑子里的奇思妙想仿佛是无限的,再加上他“偶遇伯乐,年少成名”的发家史简直是设计师界的爽文,让我真的好生羡慕。

至于说为什么把Aalto作为第 一志愿,是基于地理环境、学校风格、国家文化很多方面的考虑。说人话就是我喜欢冬天,北欧又是个社交恐惧症避世的天堂,并且阿尔托这所学校从申请初期的网页界面到之后的邮件交流又都给我异常的靠谱感。
Contemporary design专业的设计风格我也很认同,所以…….不再给自己立flag了,祝我阿尔托申请成功吧。
希望去学校之后团队项目合作愉快,研究生两年能结交到一些国外的好朋友。
Q:聊聊你的专业?
A:为什么选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呢...因为我的专业是工业设计,为什么当时选择工业设计,大概是出于对于造物的喜爱吧!
Q:那创作灵感希望如何汲取呢?
A:我的创作灵感一般都偏向于从兴趣出发,在开课前一天老师让我回忆总结自己比较特殊的兴趣爱好,而在之后项目的头脑风暴中,这一次总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时生活在海边所以有赶海的习惯,第 一个项目顺理成章地和海洋生物挂上了钩。大学时候入了跑团的坑,第二个项目成了跑团爱好者的一次自我狂欢。毕竟我还是很相信兴趣是设计的第 一大生产力的。
Q: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个作品?详细聊聊?
A:最喜欢的应该还是项目一的S-yotaku,毕竟把它放在了第 一个嘛。
就像我刚才说的,小时候生活在青岛的我时常会赶海玩。但是收集的海产不是死掉了就是因为不好收藏遗失了,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我想结合日本gyotaku(鱼拓)这种传统拓印形式,用一套装置让人们更好地保留自己对海洋的记忆。

海洋+日本文化的这种搭配简直像是去了一趟最 爱的的寿司店一样,做这个课题的那段时间也是乐在其中。
因此在排版和产品上都没有遇到什么特别大的障碍,所以真的兴趣是设计的第 一大生产力。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产出一般都不差。

设计再怎么优秀,如果别人读不懂还是只能感动自己,有些时候我甚至觉得排版表述的重要性可以和设计本身对半开。当然这是在作品集这个特殊语境下。
感觉以后工作面对甲方,可以开口解释自己的设计之后,这方面的难度就能减轻许多。
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独门秘笈的解决办法,无非可能是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很早就开始注意。

比如说整体排版前先理逻辑,确定好每一页的重点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出来,而这7到8句话连起来可以简单地讲清楚我的设计。
在单面排版之前先规划每个区域要讲的东西,再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操纵读者的眼睛来按照我既定的区域顺序阅读。
最 后就是,如果前两点达到起来困难,那就把内容做得有视觉冲击力来弥补逻辑漏洞,也就是俗称的好看才是硬道理。

Q:拖延症坑害了导师的你,是时候夸夸了!
A:董老师真的是一个非常认真的老师!在冲刺阶段几天准备的时候总是抽出时间来给我辅导,一辅导就是3-4个小时,好几次超过十二点找她也是秒回(虽然猜测是同为夜猫子的原因),真的是超级感动!!!
董老师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那种“人狠话不多”的高冷大姐姐,但是接触多了发现是确实不可多得的、刀子嘴豆腐心的好老师。
她可以启发性地拓宽我的思路,也会直白地告诉我作品集存在的问题。私以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喜欢这种前期不干涉学生创造,后期快刀斩乱麻的教学风格,收放自如。

Q:在和导师学习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A:我本人属于那种比较纠结的类型,在作品叙述上也常常碎碎念、理不清楚该怎么言简意赅的表达。董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帮我弥补了自己的缺陷,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因为在这方面她正好和我相反,从不纠结又非常有效率,她可以很快拔出我作品的逻辑主干,让我抛去众多无用的信息,清晰地分析出每项任务的优先程度,再督促着我这种拖延症患者按时完成进度。
总结起来就是清晰度!方向感!时间性!直白干练!这也是我最喜欢她的点,没有她的帮助,也许我现在还在磨磨唧唧地“打磨作品”呢。

Q:采访前就听你说要夸夸!请开始!
A:我接到采访邀请的时候第 一反应就是看看能从哪里夸夸我的文书老师。
超级无 敌舍命工作狂——霸道总裁之是我负责的学生我宠你——21世纪为数不多的守序善良——为了学生奉献自己一切的小温老师!!!!

第 一次真正见到小温老师都是零创快搬家的时候了。之前一直自认为有时间自己写文书,但很明显我高估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小温老师审核我个人信息采集表把我叫了过去,劈头盖脸把我夸了一通,说我写得特别认真。
我之前被老师骂惯了(???)哪见过这种阵仗,一边紧张一边默默嘀咕我跟你很熟吗,但是不管怎么说小温老师都因此给我留下了超极深刻的印象。
之后好几次熬夜都是小温老师陪我,在我最丧的时候给我买CoCo(不是打广告!),很多次遇到学校的突发情况也都是小温老师顶着压力帮我解决。

而从我的视角看,身体不好的小温老师真的是每天都在压榨自己为我们这些不省心的学生操劳学校的事情。我真的是从心底想借着这个机会表达对小温老师的感谢,在零创学习的任何人都应当为有这样好的一位文书老师而感到幸运~
Q:来打个广告了哈~为什么选择了ARTSLINK零创?
A:其实选择零创是一个巧合,我作品集开始比较晚。当时被朋友推荐了零创也就没有多想,就直接报名了这里,现在想想还是挺庆幸的,
Q:聊聊在这里的学习感受吧?
A:在零创的这8个月里,我感觉自己正好体验了零创壮大的一段过程。尤其是新旧校区的对比,真的是天壤之别!在新校区通宵的日子舒服多了哈哈哈。


Q:对于ARTSLINK零创以及还在学习的学弟学妹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A:对零创的话: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对学弟学妹的话: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董老师说:
赵同学的个人能力较强,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比较熟练,为后期做作品集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学生具备非常好的执行力,跟老师确定的项目进度都能及时完成,**了项目进展顺利。
跟老师的沟通也很顺畅,基本能够在项目初期就确定好整体的方向和概念,对后期的效果也有预览,基本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的新项目基本都来源于个人经历和成长环境,比较有意义,能将自己的个人特色融入项目,是希望大家多去思考的方向,做独 一无二的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