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EFL 110 | Suisheng:八个字概括我的托福路,自信-抵触-接受-分手!
2021-01-13 10:52


(a) 美女老师,美女学生好多;其他同学都会自觉地在校区自习,一进来的时候觉得学习氛围挺浓厚的。
(b) 安静、大、亮,正好满足了我选择学习地方的优先考虑因素;还有懒人沙发可以让学生们中午休息;但美中不足的是椅子太高了,而且没有靠背,坐的我腰疼。
(c) 测试分析:很详细,具体落实到每个科目的优点和缺点,这可以让我清晰意识到自己哪里需要提升。
(d) 课程规划:很紧密,几乎每天都有课程;我一开始不是很习惯这么紧密的课程安排,让我感觉回到了国内中学被盯着学习的日子,所以坦白说有很多作业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才完成的。


(a) 我自己学习了两天,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或者说应该干什么;唯 一有用的就是有许多时间背单词(我一直有背单词的习惯),但是整体时间的安排会比较低效。
(b) 主要的问题是自学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哪里需要提升,所以当时在学的时候挺迷茫的,不知道该往哪个方面去努力,就好像不知道准确的点需要我去nail it。
(c) 在自学的过程中,虽然我设了个schedule,但由于本人超差的自律性,我根本没法按照我的schedule来学习。因此全部要写的东西(无论是托福备考,学校的作业,或要看的lecture)都不停地被推迟。


我前年暑假曾联系过某东方(当时课程都安排好了,后面我还是逃避了,不肯面对托福,还好当时逃了)。后面我看到我有朋友在某东方和某孚,他从某孚跳到某东方然后1v1每天待8个小时,结果不是很好,所以我就pass掉这两个选择。然后今年要转学了,我朋友推荐了思潮,我就来了。
我当时来了看到环境还挺满意,有免费续杯的奶茶,牛逼又负责的老师和助教,然后觉得Elin人很nice,就决定在这上课了。
思潮就是和雅思托福分手的一大宝地!

我拖延症很强,只有在给别人交作业的时候,才会赶ddl。
当时自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过。我总是喜欢学着学着玩手机,Irene发现我这个毛病后就会特别的监督我是否玩手机,然后有时候我会把手机交给她。
在思潮自习,会有一种在学校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家学习所不能提供的。我在两种atmosphere下,我的状态也不同,我在家自学超级懒散。


八个字可以概括完:自信-抵触-接受-分手。
一开始挺自信的,觉得自己在美国生活了这么久,应该很容易就能搞定托福;而且身边也有朋友轻易地考到了110,这也给了我很多莫名的蜜汁自信,觉得考出好成绩并不会是一件难事。
直到我第 一次正式考试,结果挺受打击的,在崩溃的同时也让我认清了自己的水平,磨平了我的棱角,我逐渐开始静下心来学习托福。在后面一直没准备好,一直在reschedule第二次考试,推迟了整整一个月,在那段时间,整个人很浮躁,怀疑自己的能力又担心下一次考试的结果。那时候我对托福已经没有动力了,感觉受够了。
第二次考试成绩虽然比第 一次有进步,但是依然没有达到我的目标分数。当时心态真的完全崩溃,想着要不就用这成绩申请算了,可是仔细一想决定这样太对不起学校的GPA了。纠结了好几天是否要继续学然后考第三次,在咨询了很多人的意见之后,最终决定冲刺一下。调整了几天心态,然后又重新投入了托福的怀抱里。这次考前的心态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说不紧张倒是假的,但会感觉上觉得有跟托福越来越熟络了(虽然心理上千百个不愿意),尽量说服自己以平常心来对待,把得失看得轻一点。


我暑假有修暑课,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白天学托福,晚上做学校作业,然后每天一下课就赶去健身房,在9月之前,我还有实习。一开始对自己太过自信,以为可以同时handle不同的tasks,后面决定还是需要放弃了实习,健身,打球这些非必要的活动,就保持白天托福,晚上学校作业这种routine。从8月初到11月中,我几乎就是每天2-3点睡,7-8点起床,周天补觉+健身+打篮球。
落实到每天具体的计划,我会习惯把精力投放在比较烧脑的托福科目(口语和写作),刻意去选择一个自己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间段来学习弱势科目;至于比较擅长的科目(听力和阅读)其实就是训练耐力,我会习惯刷完整的套题然后分析错因;学校的作业没有太多脑力的需求,一般情况就是卡着ddl完成的。


第二次考完后。我一开始预期是考两次然后分手,所以考完第二次等成绩的那一周也把脑子放空了,狠狠地玩了好几天。出成绩之后发现不理想,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做出最 后一次备考决定的那刻是最难受的,那时候对托福的抵触也是最 大的。
当时就想着最 后搏一搏,再努力突击一下。那个时刻也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输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刚查到成绩的时候觉得有点难以相信,开心到差点跳起来;慢慢平复下来之后就会有种心里的一个石头终于落地了或者说是翻过了面前的一座大山的感觉,一座我逃避了几年的大山。
我最想感谢Dora老师,她帮助了我很多,不仅在学习方面,还教会我怎样排解和应对焦虑烦躁这些消极情绪。




人很nice,上课很有意思,不会让课堂沉闷。我以前做听力完全不会记笔记,纯粹看运气。她很有耐心的教会我如何做笔记,虽然我有些习惯还是没改,但一些致命的问题(逻辑联系,关键词)她都很好的指出来和帮助我改正。以前就觉得听力听懂了就能做对,但后面发现错题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平时课后Cindy也非常乐意去解答我的问题,我还耽误了好几次她的午饭时间,soooooo sorry!

Suisheng同学的英文基础总体不错,词汇量也很好,加上有自己在国外上学的经历,托福听力题目理解起来得心应手,这几节听力课的效率也非常高。
课上Suisheng同学思路活跃,能较快理解出题思路并能迅速辨别不同题型,课上起来非常省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会随时调整笔记,归纳易错点(如推断题),总结做题步骤并做好改错工作。题量积累下来之后,Suisheng的正确率有所上升,对于托福考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当然,他的进步更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课下确实花了大量时间在听力这项上。



一开始觉得她挺不满意我的,很少见她笑,上课总是会吐槽我的逻辑。后来考完第 一次之后,发现她还挺多话说的,我们很聊得来,平时也会聊一些别的话题(爱好之类的)。口语是我最弱的一课,也是我最讨厌的(我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有逻辑地说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难道不香吗?)。
Anyway,Dora会很有耐心地帮助我,调整表达、整理逻辑、调整笔记,还会在我心态崩的时候帮助我调整心态,进而到后面我开始喜欢上口语了。

坦白说,一开始接触Suisheng同学的时候,感觉他是自带光环的,源源不断的自信从每个毛孔里渗透出来。上课初期的时候,他总是会就一个逻辑问题跟我讨论很久很久很久,跳跃的思维模式让人挺捉摸不透的,当然最 后他都是以“好囖,听你的!”结束我们的讨论。
慢慢相处下来逐渐发现他其实挺虚心的,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质量,对于我给出的批注和建议而他又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他通常会趁我一下课就把我“劫走”去答疑了。搞明白所以然之后,当天他就立刻能发给我一个完美版的答题录音。
学习主动性高,有着坚定的目标和信念,推动着Suisheng不断地进步。很高兴可以在托福备考道路中陪他走过一程,也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intern中不忘初心,野蛮生长。



阅读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科,所以上她的课很享受。她会教给我一些新的技巧去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我觉得挺好玩的。我比较喜欢尝试新事物,对于新方法新技巧的运用也会比较主动。大概这也是我能一直保持对阅读的喜欢的原因吧!Trista在课上会讲到很多有用的方法,上阅读课的时间总是觉得过得飞快。

首先,是帅的,成功撞脸明星;课堂上和课后接触下来,又发现他是个性格很好很可爱的男生。没上课前,大致知道他是那个扬言要120结课的大佬,上了几次课后只想指着他脑门说:你TM是来搞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得从我们的课堂上说起。
Suisheng整体上来说,长期受英语环境的熏陶,对英语的大意理解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这在阅读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毕竟,托福阅读是个粗中带细的汉子,考察的题型大部分偏细节信息理解,这就刚好却也足够让学生接二连三地掉坑里,所以我们课堂上,基本每节课都在跟他回顾不同题型细化到具体的处理步骤。这样频繁纠正几次后,可能用力过猛了,导致这位大哥开始跟我纠字眼,偶尔出现某个字眼在整个语境中不太协调(不是重要字眼),他就能非常眼尖地扣出来,咱两一阵辩论......可想而知,辩论声一浪更比一浪高......过程也是欢乐多多,其中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的思维,确实是不同寻常,每次总想打破ETS在托福阅读上的出题准则,在“自成一派”的路上越走越远......我只差说,少年,我这沙哑的喉咙和喋喋不休的唠叨,能不能堵上你那开到宇宙外的脑洞?
所幸的是,Suisheng能及时综合周边的学习建议,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能在几次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 佳水平。最 后,实名羡慕Suisheng长密卷的睫毛~


思维很活跃,上课会聊到很多不同的内容,有次竟然聊到了美国总统大选。他会和我一起讨论写作的素材,跟我补充修辞手法,还有应该怎样去吸引考官的眼球。我其实挺怕写作的,因为语法比较渣渣,有时候修辞手法又会用力过度,但是Neal都会给到我很多修改建议。

Suisheng的写作一开始确实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每节课一下课他都要问我是否已经进步了,分数是不是马上就上去。这样的思维明显是不成熟的。语法基础弱,写作逻辑混乱,没有个人亮点,这些都是他无法短期提分的障碍。我们于是分部开展合理的提分计划。除了把每次写作出现的语法错误记下来,把同义转换的词汇积累下来,我们还需要不断找到每个题目的关键,积累好素材,并规范段落结构。
一整个section下来,也许跟运气也有关系,他第 一次就有了很明显的进步。可是其他科考砸了,所以写作成绩再好也未能帮助他拿到高分。接下来的沉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他开始从毫无根据地质疑变成了不断比较并在细节位上琢磨,这成就了他最终的高分。

短期提分更多靠的是运气与技巧,语言能力提升靠的是扎实的基础与逻辑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