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搜索
转发

从角色塑造角度对比分析两版小丑

2019-12-21 14:23

导读:最近各省的考试都在为省统考做最 后的冲刺,校考也并没有多少新消息。避雷针最近更新频率也低了一些。但是想跟大家聊聊一部备受争议的影片,尽管它几乎不可能在大陆完整上映。

《小丑》(《JOKER》)

导演:托德 菲利普斯

主演:杰昆 菲尼克斯

类型:犯罪/剧情/惊悚

制片国家:加拿大美国

发行语言:英语

主要奖项:2019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豆瓣评分:8.9

于是我们今天请到了来自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剧作方向)的王师姐

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关于这部影片的分析思路。

小丑在DC电影中作为蝙蝠侠的对立面代表人性与社会中的无序与混乱,希斯莱杰版的小丑是很坚定的无政府主义者,拥有自己完整的价值观和对人性的深刻洞见,坚定作为一个极端虚无主义者站在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神秘与黑暗是他的标志,所以成为小丑。

带着众多期待,菲尼克斯版小丑在期待中揭开了小丑的身世,也揭露了编剧团队的中规中矩。

希斯莱杰版小丑是拔升到哲学层面,“人心就是一片荒芜,只需要轻轻一推”。影片中的小丑是高智商犯罪的天才,与黑暗共处的游刃有余,站在人性边缘引诱哥谭市民激发出内心最黑暗的欲望。

而菲尼克斯版小丑前史是一种市井小民逼到尽头依靠泼狠劲胜出的普通激情犯罪,唯有压抑带来的绝望,飒劲甚至不如国产影片中《解救吾先生》的张华的人物塑造。

导不如演,本不如导,一部影片,最终呈现方法有很多种,但以一个什么样的力量让观众记住,它的着力点就在什么地方。

微博、朋友圈中大家互相转载菲尼克斯扯嘴角的笑和光影图,却很少发带有台词的截图。——《Jocker》这部电影里没有让人记得住的台词,没有触及大众关注点,更像是个人堕落下去的呓语。

但《Jocker》里的工整也着实够学上一阵了,比方说影片中两道门作为符号化的出现。

“《Joker》中两道门的应用不仅标示了主人公境遇的转变,更作为标志性来暗示小丑身份与任务的转变。”

第 一次开门:

想要负担起自己母亲生活的Joker遭到好友大只佬出卖被解雇,临走前他几拳打坏打卡机,走出了给予他生存机会的门,戏剧光强烈,就像是走入了阳光未来,与小丑之后的遭遇产生强烈讽刺效果,小丑走出了公司的门,也意味着小丑脱离社会带给他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他的内心自由了。

第二次开门:

被邀请马上要上台的小丑遇到了自己原公司的同事,同事们抱着葡萄酒来看自己,小丑被突如其来的善意打动。大只佬却问起警察的口供内容,原来又是善意背后的试探。

已经忍受了太多的小丑受不了这种虚伪,他举起枪,一枪崩了出卖自己的大只佬,面对着沾满血迹的自己,侏儒哭叫着想要逃跑,却因为够不到门栓而跑不掉,这时候,站着血迹的小丑起身帮助侏儒把门栓打开了,当然,他紧握着枪,这个时候,人物形象完成。

Joker与生活中的恶为敌,仍然保留着心底的善良。

希斯莱杰版小丑

菲尼克斯版小丑

希斯莱杰版小丑的目的可以是创造新世界,也可以说是毁灭世界,他最应该出现在和蝙蝠侠对立的配角位置上,在电影中的作用是蝙蝠侠面对黑暗的另一个自我以及无序的召唤一次次都选择光明的力量,而这个人物的魅力就在于神秘,不神秘就不强大。笔者抱着行业顶 尖人士是怎么把小丑的过去圆回来的崇敬态度走进影院并复刷了四遍影片,终于得出了结论:

从纯创作角度来讲《Joker》没有表明什么东西,还把希斯莱杰那版小丑的形象给间接破坏了。

“破坏的原因是故事与人物的不匹配”

一个人如何被社会逼疯,是有深度的;一个人如何被社会逼疯,因此成为DC最强反派小丑,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西方科幻母题偏向个人主义,离开原地,创造属于自我新世界,而东方科幻母题则更偏向集体主义,对原有当局招安不成才建立起新的世界。而小丑更偏向于东方的被迫离开:他只是一个悲惨遭遇的普通罪犯。可能是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限制了那边编剧的想象力,悲惨化细节处理甚至不如某些国产电影,这让主人公的某些行为动力有些疲软。

希斯莱杰版的小丑不需要太多背后动机,创作者只需要描述性的片段和张扬的思维处理。

模仿很容易,但揭露谜底给出的答案和提供探讨人性的另一种可能却艰难得多。

菲尼克斯版的小丑更像是一种分析手段而非创作手法,人际关系、自身出路、情感困顿、社会兜底,每一项功能爆灯失效。电影非常工整同时割裂了进一步深挖人性的可能,仅仅写一个人如何颠覆过往生活,发现自己的生活是个骗局,没有更高层次的自我政治诉求,仅把社会混乱贫富差距作为大背景,只不过是——神经病报私仇无意间被捧上神坛的故事:

唯有个人的偶然,缺乏历史与社会的必然。

广州传媒艺考编导专业培训课程
面授小班
详询5人预约
首页1
我的
电话
在线666咨询
正规学校正规学校助学补贴助学补贴优质服务优质服务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