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搜索
转发

艺考避雷针带你交流电影:从《教父》到黑色电影

2019-10-29 11:28

导读:从《教父》到黑色电影,艺考场上如何把烂俗讲出花来。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下资料,与大家流一下电影。

如果要选出几部编导艺考生一定熟识的电影,那我想《教父》一定名列其中。

《教父》的地位不用多说,既被誉为“男人的浪漫史诗”,还与《泰坦尼克号》争夺过IMBD榜首。

(《肖申克的救赎》都没获此殊荣)。

在艺考场上,哪怕老师不说,你身边的猪队友神对手都很有可能提及《教父》,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出类拔萃呢?

首先,我们应该主动跳脱出《教父》这部电影本身,因为这样一部所有人都看过的电影已经被无数艺考生讲烂讲透了,就像1+1=2所有人都算,而你此刻需要在大家都在算简单加法的时候,华丽地秀一把。

本期电影小课堂,就带大家来简单分析一下以《教父》为经典代表的类型片:

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的特点

很多人会混淆了黑色电影与黑帮片,实际上这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黑色电影把黑帮片包含其中,但同时两者又有许多共通性,为了方便理解人们也常常不会做出具体的划分。

其中,二者都有很明显的识别标志,这里我们大致归纳为如下内容:

从人物与故事的角度来看,风格化套路化明显:

1、漂泊的浪子被冷美人吸引

2、私家侦探受雇于蛇蝎美人

3、犯罪团伙持枪打劫

从场景和美术设计来看,故事往往会发生在:城市小餐馆、破败的办公室、浮华的夜总会

从人物设计和服装设计来看,必备的道具往往是:大檐帽(男人)、风衣、垫肩(女人)、香烟、鸡尾酒和左轮手枪

黑帮经典人物设计和服装设计的鼻祖

我们来看上下两张图,这是电影史上第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黑帮片,1941年由约翰休斯顿导演的《马耳他之鹰》。

其中亨弗莱鲍嘉(可以说是好莱坞影史排名第 一的男演员)饰演的男主角,基本定义了在黑帮片中观众对于男性角色的认知:硬朗而冷酷。同时片中女主角则是一个蛇蝎美人的形象

男女主角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或者剧照,能很轻易地发现上述所说的各种黑色电影元素。

黑色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我们所熟知的众多经典黑色电影如上文所述的《马耳他之鹰》、《教父》等都源自美国,但实际上黑色电影的起源却不在美国。我们常说,电影生于法国而盛于美国,实则黑色电影也是如此。

特殊的是,黑色电影的来源并非电影本身,而是脱胎于小说文学。

在后来的黑帮片中可窥见一二

二战之后,对于战争反思的存在主义哲学风潮盛行于欧洲,加之欧洲人民的精神和肉体都饱受战争带来的戕害。在有着文化反思传统和开明风气的法国巴黎,诞生了一种被称为“黑色感悟力”的文艺思潮。这波及到了当时的美术、文学、电影等等领域,而最主要的在文学层面。

此为2010年版本的电影海报

当时一位著 名小说家鲍里斯.维安,他写了一系列被誉为“黑色小说(Romannoir注意不是black)”的作品,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名叫《我将向你的坟墓啐唾沫》(这个名字就很恶趣味,又翻译为《我唾弃你的坟墓》)。

《啐唾沫》通过讲述一个主角为了逃脱追捕而离开欧洲的故事,表达了很重要的母题:

1、浪漫的伤感

2、诗意的宿命感

3、爵士乐酒吧中的迷茫

集合了承载了欧洲人民情感的母题的《我将向你的坟墓啐唾沫》在当时大火,甚至被一些年轻人视作《圣经》般的存在。

那么这个黑色小说(Roman noir)与电影的连接点在哪呢?

黑色电影继承了黑色小说中的一些传统。

比方说种族上的“排他性”和“黑人性”(黑色电影的名字一定程度上源自于黑人种族,只不过在后面的发展演化中种族性消失了)。

以及被一直保留延续下来的性和暴力元素,也因为这样,黑色电影往往比较能适合商业市场。

《教父1》中被删减的镜头之一

由于小说的内容和结局都带有深深的宿命感和犯罪元素,这使得法国的电影批评家将犯罪片和警匪片统称为黑色电影。

其后,在好莱坞电影文化的推动下,黑色电影成为一种兼具侦探、匪帮、城市戏剧感的风格化影片,它背后潜藏的是一股悲观的黑色暗流,而且往往与存在主义哲学和宿命感相联系。

在这一点上,香港电影《无间道》是做得最黑色电影的。

影响黑帮片的元素

回到电影本身,影响黑帮片风格形成和历史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01、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及德国表现主义绘画

同样的,表现主义也深刻影响了后面侦探电影的发展,但由于篇幅受限,这里只列举一些代表影片,不做详解,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后台留言交流。

约瑟夫.冯.斯登堡的《上海特快》(1932)、《魔鬼是女人》(1935)、《底层社会》(1927),这些影片被认为是黑色电影的先声。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卡尔约翰街的晚上》爱德华蒙克

同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经常出现女人穿西装、抽烟、戴大檐帽、化蝎妆,黑色电影明显取材于此。

女性抽烟,穿西服等表现主义绘画的元素为黑色电影所延续

02、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黑帮片具有大量的现实反映倾向,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黑帮的作恶,还有城市中被挤压的群体所遭受的痛苦和压抑,与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一脉相承。他们都讲述了注定破灭的爱情、底层人民的犯罪和对社会绝望的控诉。

代表作:让.维果《亚特兰蒂号》(1934)让.雷诺阿《托尼》(1934)马塞尔.卡内《朗治先生的罪行》(1938)和《黎明》(1939)

《郎治先生的罪行》

03、30年代美国流行的黑帮小说与硬汉小说

这些小说为黑帮电影提供了大量的文学改编素材(相当于现在的大IP电影)。华纳兄弟根据美国当时真实的社会性案件改编的黑帮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华纳兄弟公司1931年出品的经典黑帮片《小凯撒》

04、美国社会的变革,“禁酒令”的颁布

“禁酒令”的颁布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同时也令黑帮片更受瞩目。

关于禁酒令以及黑帮片的后续兴衰发展,我们就留到下一期再讲吧!

当时上街游行反对“禁酒令”的人们

本期就先到这里,期待各位同学在后台给我们留言一同交流电影和艺考!

艺考避雷针,带你避雷通名校。

我们下期再聊吧!

广州传媒艺考编导专业培训课程
面授小班
详询5人预约
首页1
我的
电话
在线666咨询
正规学校正规学校助学补贴助学补贴优质服务优质服务
logo